由來
日本自古即有稱為「元服」、「加冠」、「烏帽子著」的成年禮,其儀式雖因時代、階級、性別有所不同,但卻歷經千餘年,傳承至今不曾間斷。二次大戰後,日本政府訂定每年一月十五日為「成人式(節)」國定假日。

古代儀式
古代的成年禮大致以改變服飾、髮型,認義父,改名字,接受身心訓練,加入青年組織,神社參拜,宴請親友及女性將牙齒染黑等一連串的儀式進行。其中,改變髮型是由當地(具社會地位)有名望的長者,將接受儀式青年的垂髮在頭頂結成髻,或剪去額前瀏海後給予加冠。受冠的青年亦認加冠者為義父,取其名字中的一字成為自己的新名字。義父的存在猶如受冠青年日後社會地位、人際關係的一層保障。

至於接受身心訓練的儀式,方式繁多,因時因地有所不同:有登靈山接受最嚴格體能訓練者;亦有上半身被推出懸崖絕壁外後,在目眩中誓言恪守禮法道義者;甚有坐在尖銳的乾柴上,一邊接受鞭撻,一邊堅忍地聆聽長者的訓戒者。女性則有被隔離至一小屋學習裁縫、料理、禮法者。這些儀式的用意是期望青年在歷經身心的痛苦後,以重獲新生的心情步入人生的另一個裡程。

成年禮三要素—立志、擇友、讀書
日本幕府維新志士、有名的教育學者吉田松陰於表弟十五歲的「元服」—成年禮中寫了《士規七則》相贈。
他期勉青少年成年後應當遵循的七個規則中,概括而言可歸納為「立志」、「擇友」、「讀書」。以現代而言,應可解釋為:
立志:明確的生涯規劃。
擇友:選擇良師益友;遠離誘惑、犯罪;提昇人格品德。
讀書:吸收新知,擴張思考網路,建立正確的價值觀。


意義
日本古代以十一歲至十七歲之間,現今則以滿二十歲之青年男女為對象,舉行成年禮。其精神內涵,不論古今都是希望透過此儀式期勉青年男女體悟到自己已長大成人,今後必須以獨立自主,負責任的態度,迎接人生另一階段的來臨。

成人式這個習俗的歷史,卻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以前的日本,當時只有男生才能參加,而且當時的成人年齡被界定為15歲,直到100多年前,才將成人年齡修正為20歲,並且將女生納入慶祝的對象。

現代儀式
現今的儀式,則是由區公所發函邀請二十歲的青年,至公所禮堂接受勉勵及祝賀,會後並贈予一份小禮物,以為慶賀。
參加成年禮的男性著西裝、打領帶,女性則穿著父母贈與,約合台幣二~三十萬元的最正式禮服—振袖(長水袖和服)盛裝與會。穿上長水袖和服是每個日本少女的夢想,也代表她們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,日本人從出生、入學、畢業、成年、結婚到老死都穿不同服裝以代表人生的各個階段。

只是參加過成人式的這些年輕男女,就真的從小孩變成大人了嗎?新成人:「我覺得自己還是小孩。」新成人:「作為一個成年人必須要有自覺,可是我還想當小孩。」
事實上,最近幾年,許多年輕人在參加成人式的時候喝酒鬧事、大聲咆哮,醜態百出,成人式到底是不是大人和小孩的分水嶺,沒有人知道答案。

日本家喻戶曉的古裝連續劇「水戶黃門」中所刻劃的一代君主—德川光 (德川家康之孫)就是因為立大志、讀好書,而由一個不良少年轉變成曠世名君的例子。
德川光 是水戶第一代藩主的三男,由於深得父親寵愛,九歲成年禮之後便由父親決定由他來繼承王位;並蒙德川家光贈予「光」字為名。但年少得志,使德川光 於十餘歲時便目中無人、我行我素,宛如不良少年。

直到十八歲時,光 偶然機會讀到中國古書—司馬遷的『史記』中記載伯夷、叔齊兄弟,因為相互謙遜讓位而相繼離家的傳記後,才驚覺自己一直任性獨行,雖受命於父親繼承王位,卻始終認為理所當然,無視於兄長的存在與感受。
受伯夷、叔齊兄弟的故事感召,光 決定收兄長之子為義子,以讓兄長之子日後繼承王位;並從此精研中國古籍、延聘古學專家研討就教。也因此他在位四十年間政績清明,博得一代君主的盛名。

不僅如此,光 深感自己因為讀了中國『史記』才得以領略為人之道;而中國繼『史記』之後還有『漢書』,但日本卻無類似史書記載先人事績以激勵後世子孫。於是他決定編纂一本《日本史記》留傳後世。在光 的策劃下,歷經二百五十年的漫長歲月,終於在明治三十九年(一九Ο六年)一本影響後世歷史學界甚鉅的『大日本史』於焉誕生。


來源:yahoo知識+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vilcat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